从上到下的字有哪些一年级
一年级是孩子们学习汉字的起点,学习汉字的过程中,从上到下的字是孩子们最先学习的。从上到下的字是指从上到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汉字,它们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,也是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基础。
一年级从上到下的字(即上下结构的字)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:
早:读作zǎo,最早见于金文,其本义是指太阳出来的时候,引申为早先、很久以前。也用于早上见面时,相互招呼的用语。
志:读作zhì,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,形声字,从心之声。志本义为意念、心意,引申为意向、意愿,又引申表示愿意做、决心做,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。志还表示记,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。也引申作名词用,指记号、标记等,由此又引申指记载的文字。
李:读作lǐ,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金文,其本义是一种春天开白花的落叶乔木,在夏季结酸甜果子的树。《说文解字》认为是“树木的果实”,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子”是声旁。后因此果酸甜生津,解困解乏,对于徒步长途跋涉的远古旅人,几乎是一种必备的慰问品,于是演变成旅人行囊内旅途预备用品的代名词。现今主要用作姓氏。
吴:读作wú,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(常用字)。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,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声说话,喧哗。由大声说话义引申为大。作为古国名的“吴”,地处中国东南部,因此又泛指中国东南一带为吴地。金文中用为国名、地名或人名。
华:读作huá,huà,huā,是汉语常用字,此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。华的古字形像花朵,本义指草木的花,读huā。用作动词,指开花。南北朝时期产生了“花”字,用于花朵义。花朵是美丽的,故“华”又引申为光彩、华丽。再引申指事物的精华,又引申指文采,用作名词,读huá。中国古称“华夏”,后来“华夏”就成了汉民族的代名词,再后来引申指“中国”。“华”又读huà,用于五岳之一的“华山”,也用作姓氏。
花:基本含义为植物的繁殖器官;引申含义为供观赏的植物,如花木、花草。
春:基本含义为一年的第一季,如春季、春节;引申含义为两性相求的欲望,如春心、怀春。
星:基本含义为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;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,如星球;引申含义为细碎的小颗粒东西,如火星儿。
尘:基本含义为飞扬的灰土,如尘土、尘埃;引申含义为佛家、道家指人间,如红尘、尘世。
只:基本含义为仅仅,惟一,如只是;引申含义表示限于某个范围,如只顾、只管。
杏:基本含义为木名,杏树,如杏林;引申含义为杏仁,如杏丹。
笑:基本含义为露出愉快的表情,发出欢喜的声音,如笑容、笑颜;引申含义为讥嘲,如笑柄。
高:基本含义为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“低”相对,如高峰、高空。
变:基本含义为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,更改,如变调、变动;引申含义为变成,如沙漠变良田。
条:基本含义为植物的细长枝,如枝条、柳条儿;引申含义为泛称条形的东西,如条子。
要:基本含义为索取,如要账、要价;引申含义为希望,想,如要强。
茉:基本含义为茉莉,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有红、白、黄、紫各色,果实圆形,成熟时黑色、根和种子可入药。
足:基本含义为脚,如:足心;引申含义为支撑器物的脚,如:鼎足。
点:基本含义为细小的痕迹或物体,如点滴、斑点;引申含义为量词,用于小的或少的,如两三点雨、几点泪水。在日常使用中,“点”常做名词,表示方面,如特点。
请注意,以上列举的只是一年级学生可能会接触到的部分上下结构的字,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字也是上下结构的。在教授学生写字时,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字的结构,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和技巧。